发布时间:2025-03-10 17:35:27    次浏览
校园制度建设搞得好,即使没有校长,学校一样可以正常运转,达到无为而治。在长宁区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,分层走班、作业自主、无校服日等,都由学生“立法”说了算。学生怎么立法?校长潘敬芳告诉记者,学校成立了学生事务中心,从学生中招募志愿者担任校长助理、教导处、德育处、科研及总务处助理和干事,让学生成为学校事务的管理者、课程改革的参与者。学校事务管理中的各种问题,也由学校学生事务中心经过调研、听证、模拟立法与试行等,制定相应“法案”,并在校园内公示、实施。“学生立法”让学校行政部门和老师们感觉到了学生倒逼学校改革的压力。听证决定如何分层走班去年,上海教育综合改革方案公布,对接2017年的新高考,很多中学的高一年级在完成第一学期基础教学后,开始进入走班的全新教学时代。高一年级要不要走班,何时开始走班,分层走班该怎么分?由学生事务中心发起的问卷调查显示,80%的高一新生赞成走班。华政附中通过师生、家长听证等程序,决定建立分层走班教学制:从高一下学期起尝试分层走班,高二下学期起实行“6选3”走班,并逐步推进其他学科的模块走班。本学期高一年级已正式实行数、理、化三门学科的分层走班教学。根据授课的难易程度,三门学科分为A、B、C三层,其中数学B层又细分为B1和B2两层。分层走班刚启动,选择数学课B1层的同学很多,教室几乎无法容纳。这是为什么?“B1层和B2层的区别在于B1层更接近A层,B2层偏向于基础层C,选B1层的同学更集中,往往因为颜面问题不选B2层。”高一(3)班的袁嘉慧同学告诉记者。针对这种倾向,年级学生事务中心下发调查问卷,举行听证,制定并出台了分层走班流动制度。为避免学生被标签化,学生走班后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可申请“流动”,以此激发学习积极性。不过,分层走班流动制度规定,走班后不能随便换班。首先要递交申请,由年级教师咨询组共同协商并提出建议,但最终选择的层次还是由学生自主决定。要让学生学会法治思维“学校学生一年有三套校服,夏、秋、冬三季各一套。但遇到夏天,天气炎热,男生好动,容易出汗。对只有一套校服的学生来说,不易换洗。”高一学生徐夏臻告诉记者,针对这一情况,学校发放调查问卷并和学生座谈,起草了一份“法案”,经过多次听证并修改后,通过了《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无校服日实施规定》。规定提出每年4至10月,每周三学生可以不穿校服,其他月份每周五可以不穿校服。基础题目反复做,不仅浪费时间,也加重学生学业负担。如何让学生既减轻负担,又提高学习效率?通过多次师生和家长听证、座谈,学生事务中心制定了《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作业自主权实施规定(草案)》,经学代会代表审议表决后发布并实施。在华政附中,学生作业标明了A、B、C三级难易程度,其中A级是基础题,B级是中等巩固题,C级是拓展研究题。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学习情况,进行作业自主选择,无需重复做基础题。针对手机能否带进校园,学生事务中心也出台了有关规定:学生可以将手机带进校园,但上课时不能开机等。目前,学校正通过调查问卷、师生和家长座谈、听证等方式听取各方意见,准备该规定的重新修订与完善。“法治教育要生活化、常态化。”校长潘敬芳说,除了课程外,法治教育还要让学生学会法治思维。潘敬芳介绍,学校建立“明德尚法”实验室,为学生事务中心日常活动和模拟听证、模拟庭审等专用。华东政法大学相关学院组成的教授团队,也走进中学课堂,向师生进行形式多样的“今日说法”专题教育。据悉,以“明德尚法”为特色的华政附中课程体系,有望在区域内乃至全市产生辐射效应。